帶式壓榨機工作的原理是經過細化的原料(固液混合物),有螺桿泵連續進入料斗中(物料占帶寬可調節),內外兩條環狀濾帶在驅動輥帶動下,由壓料輥分布均勻。在下彎的楔形區內,按其各自回路運動,內外濾帶繞過數根不等徑的榨輥,大量水分被緩緩地壓出,形成可壓榨的率餅。在壓榨區內,一個帶“L”型壓條的壓輥將水份壓出,并保證水份從兩邊壓出。以后的壓輥直徑遞減,濾帶呈“S”型,產生遞增的表面壓力的剪切力。在濾帶張力作用下外層濾帶對物料產生壓力將物料中的汁液榨出,由于榨輥直徑逐漸減小,濾帶間物料所受壓力逐漸增加,汁液不斷排出。為了保證良好的脫水效果,然后物料再繞過驅動輥,在最后兩級榨輥下有二級壓力不同的襯膠壓輥對濾帶自動加壓,進一步將物料中的汁液排出干凈,提高脫水率。在內外濾帶分開后,有耐磨型料刮裝置將內外濾帶工作表面上脫水后的濾餅(果渣)刮下。
帶式壓榨機工作過程大體分為四個階段:
第一階段、預處理階段。原始料漿的含固量一般很低,必須利用重力沉降或其他方式提高料漿濃度,以降低處理成本。常用的預處理方式是:將濃縮后的污泥與高分子絮凝劑混合,物料在絮凝劑作用下,微細顆粒凝聚團狀,并初步沉淀,這是污泥上機脫水的準備條件。
第二階段、重力脫水階段。將絮凝預處理后的污泥加到濾帶上,在重力的作用下,絮團之外的自由水便穿過濾帶濾出,降低了污泥的含水量。
第三階段、楔形預壓脫水階段。污泥在重力脫水后開始進入楔形壓榨區段,濾帶間隙逐漸縮小,開始對污泥施加擠壓和剪切作用,使污泥再次脫水。經過此階段后污泥流動性幾乎完全喪失,從而保證了在正常情況下污泥在壓榨脫水段不會被擠出。
第四階段、壓榨脫水階段。污泥經過精心設計的帶式壓榨機壓榨輥系的反復擠壓與剪切作用,脫去大量毛細作用水,使污泥水分逐漸減少,形成污泥濾餅,在重選濾帶分開處,濾餅被卸料刮刀刮下。卸料后濾布經清洗進入下一下循環。